不少企业私下问过我们:
“官网SEO做了不少投入,可为什么在谷歌的Sources Across the Web里,始终没有我们的身影?”
其实,谷歌根本不想听你自己怎么说,它更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。
这篇文章,咱们就来聊聊Sources Across the Web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它是SEO必争之地?你该如何系统性地拿下它?
什么是Sources Across the Web?

在用户搜索某个品类时,比如“best CRM software”,谷歌搜索结果页面(SERP)会出现一个特殊区域,展示各种第三方内容,评测文章、榜单、视频、甚至是论坛帖子。
特点非常明确,不展示你的官网内容。
这反映了谷歌的核心判断,品牌说自己好,没用;别人说你好,才算数。
尤其是在“best / top + 品类”的搜索里,这个版块的重要性进一步放大。
这也正是谷歌近年来不断强化的趋势,搜索引擎越来越重视外部验证信号,不再只看企业自己怎么说。
它凭什么值得你花精力去争?
这不是展示位的问题,这是谷歌在帮用户判断谁值得被信任。
如果你出现在这里,意味着:
1. 你能拦截“best/top + 品类”这种决策意图最强的流量。
2. 你不用自己吹牛,谷歌会把“别人说你好”的内容抬到用户面前。
3. 你每多一次被第三方提及,SEO权重和品牌声誉就会同步增长,形成复利效应。
这是一条不靠死磕官网优化,就能提升品牌信任度与搜索排名的捷径。
实操:如何出现在Sources Across the Web?
1)找到“别人写了榜单,但还没写你”的文章
不要盲目去找编辑联系方式,先用谷歌自家的搜索指令精准筛选:
intitle:"[你的品类]" (intitle:top OR intitle:best) -intext:[你的品牌名]
比如你是做AI写作工具的:

intitle:"ai writing tools" (intitle:top OR intitle:best) -intext:chatgpt
通过这条指令,你可以精准找到一批还没提到你的榜单文章,这些文章,就是你下一步要对接的潜在合作对象。

2)用互惠方式与内容创作者建立合作
找到目标文章后,不能一上来就说“请写上我们”。
编辑也好,作者也好,都更愿意回应有诚意、有价值的合作提案。
具体做法很简单:
1. 提供高DR反向链接,让对方也获得流量/SEO收益。
2. 提供现成素材包,降低编辑工作量:
- 简明的产品亮点文案(可直接放入文章)
- 高清产品图(不让对方自己找图)
- 免费试用链接(让对方亲自体验)
- 必要时,写好一段测评草稿,供对方参考使用(提高被采纳概率)
3. 视情况争取更靠前的位置展示。
简单讲,offer considerable value,save their time。
常用工具:Hunter.io(找邮箱)、LinkedIn(直接对接作者/编辑)。
哪些企业最适合做?
- B2B软件公司(SaaS、AI工具类)
- DTC品牌(美妆、消费电子、生活方式)
- 高竞争服务型企业(咨询、代理、跨境服务等)
只要你的客户习惯“货比三家”,Sources Across the Web就是你的必争之地。